海洋公民科學參訪-彰化王功花蛤奇遇記

原來我們平常吃的文蛤,是正港的台灣原生種。而文蛤跟花蛤又有什麼不同呢?透過彰化海洋食研基地陳明瞭老師的介紹,帶領我們走訪市場與潮間帶,一窺花蛤的神秘世界!在彰化海洋食研基地,陳老師向我們介紹潮間帶常見的物種,包含環紋蛤(赤嘴)、文蛤、花蛤、西施舌等。

🔍文蛤,市面上多養殖。外形為三角形(類似扇形),外殼是黃褐色並帶有深褐色、深灰色、米黃色及白色等多變色彩及花紋。

🔍花蛤,市面上少見,在金門、馬祖是潮間帶的常見種。外形為三角形,殼色花紋變化極大。

🔍環文蛤,又名赤嘴。外形比文蛤渾圓許多,外殻有一圈紫色環。

了解如何進行調查後,我們先在市場紀錄攤商販賣的種類與數量。接著前往潮間帶體驗公民科學家的調查過程。許多朋友第一次踏進淺海,看到不同種類的螺貝類非常興奮,讓大家一挖再挖,停不下來!最後,我們記錄了1263個環紋蛤、671個文蛤、270個顆粒玉黍螺、207個花蛤與其他十幾個物種。

不過,讓我們感嘆的是,陳明瞭老師提到「以前挖蛤蠣,隨便挖都有,但現在量少好多了」。由於海岸環境變遷與過度捕撈,花蛤的數量正在急遽下降。這讓我們更加明白,保育花蛤與海洋環境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