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海岸廢棄物堆積熱點地圖

什麼是海洋廢棄物?

據統計全球每年有1270萬噸的塑膠垃圾流進海洋,相當於每分鐘一卡車源源不絕倒入海裡。超過600種物種受海洋垃圾影響,牠們可能不小心吃下垃圾,或被漁網漁線纏繞,因而受傷或死亡。
聯合國環境總署(UNEP)定義海洋廢棄物為「在海洋與海岸環境中,被丟失、拋棄與遺棄,任何持久的人造或加工過的固體廢棄物」。

海洋廢棄物是由人們製造或使用,故意或無意丟棄到大海、河流或海灘上的物品組成。這些物品可能隨河流、污水、雨水或風,間接流入大海;或因意外丟失,包括在惡劣天氣下在海上丟失的材料。

台灣海岸廢棄物堆積熱點地圖

根據2021年全台海岸廢棄物快篩調查,調查結果全年海岸廢棄物平均現存總量為1426公噸。

臺灣本島占68%之垃圾量,外島占32%,其中臺灣東部只占全國5%之垃圾量,為全國海岸線最乾淨之區段。

西海岸彰雲嘉南海岸廢棄物量占全國37%,要需加強清理及提高清理頻率之海岸線;其次為高屏,海岸廢棄物量占全國11%)。離島海岸廢棄物所占全國比例分別為澎湖11%、金門12%及馬祖9%。

根據2021年全台海岸廢棄物快篩調查,調查結果全年海岸廢棄物平均現存總量為1426公噸。 臺灣本島占68%之垃圾量,外島占32%,其中臺灣東部只占全國5%之垃圾量,為全國海岸線最乾淨之區段。 西海岸彰雲嘉南海岸廢棄物量占全國37%,要需加強清理及提高清理頻率之海岸線;其次為高屏,海岸廢棄物量占全國11%)。離島海岸廢棄物所占全國比例分別為澎湖11%、金門12%及馬祖9%。 資料來源:環保署110年海岸快篩調查數據
資料來源:環保署110年海岸快篩調查數據
請點選欲查看海岸廢棄物快篩調查之行政地區
連江金門澎湖
本頁地圖繪製使用「政府資料開放平臺」提供直轄市、縣市界線(TWD97經緯度)資料。

台灣海岸廢棄物造成原因

海洋來源

臺灣位於歐亞大陸與太平洋交界,屬於季風最活躍的地區 ,同時也受到北部的鋒面和冷氣團,與南部的颱風和熱帶低氣壓影響。因季節變化的季風和洋流會帶來許多外國垃圾。冬季時台灣籠罩在強勁的東北季風下,澎湖、金門、連江與臺灣北海岸就有許來自中國寶特瓶、養殖漁業的保麗龍浮球與食品包裝。

河川逕流
從河川上游流域的集水區到出海口,一路流經風景遊憩區、農地、工廠與城鎮,也帶著民生與商業污水、農漁灌溉等廢棄物隨著降雨被沖刷至大排,順流流向大海最終堆積於海灘上。經過河川排放的廢棄物種類以漂流木、塑膠製品及鐵鋁罐等各式民生廢棄物、農業廢棄物(如芭樂套袋、農藥袋)、工業相關廢棄物(塑膠射出物、電路板)等為主。
非法傾倒
在河川上游或是山林隱蔽處,常有不肖垃圾處理業者或無良民眾,直接將事業廢棄物或家庭垃圾倒在山裡,大雨一來就成了「垃圾瀑布」,垃圾隨著大雨與河水直抵達海邊。有時遊客罕至的海岸,也成了非法傾倒廢棄物的地點,包含營建廢棄物的磚頭、水泥塊、瓷磚、建材、馬桶,以及家庭垃圾等。
遊客亂丟
在一些遊客聚集的景點和遊憩區,會比較容易發現遊客隨手丟棄的手搖杯、吸管、塑膠袋等飲食垃圾。另外,台灣各處海濱也有許多釣點,但也很容易發現釣客留下來的便當、提神飲料、釣餌包裝等。愛惜美麗的海濱風景,還需要靠大家的公德心。
掩埋場散逸
曾經有淨灘團體在淨灘時撿到1984年生產的冰棒包裝袋。由於臺灣早年的垃圾大部分是以掩埋處理,這些掩埋場多半位於河邊或海邊等人煙稀少的地方。颱風、豪雨期間,垃圾容易隨著豪大雨流出,最後就到達海邊。

如何解決

1. 源頭減量政策
2. 淨灘:企業海灘認養
3. 淨灘:髒亂海岸通報
4. 淨灘:鼓勵淨灘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