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海廢保麗龍處理

台灣離島長年受海廢之苦,其中撿了又來、春風吹又吹、輕輕一碰就碎成滿地微塑膠的海廢保麗龍更是離島人心中的惡夢。

離島的垃圾目前是採先暫置在掩埋場,而後打包轉運至台灣處理。但由於海廢保麗龍體積大,運輸費用高昂,過去一直是長年無解的問題。

2020年,光寶科技捐贈澎湖與金門各一座貨櫃,藉由化學溶劑將保麗龍溶解再製為 PS 塑膠原料後,由光寶加以改質,製成鍵盤、滑鼠等再生產品。據澎湖時報報導,減容貨櫃可以減少90%保麗龍的容積,1噸的容量可溶解600公斤的保麗龍,600公斤大概是30個太空包的大小,每年大約可30噸的保麗龍,減少大約68萬的運費。

不過,光寶的保麗龍貨櫃處理費高昂,1噸高達6萬元,僅運作1年即因合作廠商倒閉而終止。2022年,樺奕塑膠與惠普合作,提供澎湖縣一台冷壓減容機器,將保麗龍壓為保麗龍磚,每日產能約 1 個太空包,年處理量能約 25 公噸,再運至臺灣由樺奕做後續回收處理。

金門同樣深受海廢保麗龍之苦,金廈交界海域為海上養殖熱區,每年有25至30噸的海廢保麗龍堆積在金門海岸。2022年金門將海廢保麗龍以3年150噸、每噸100元的費用標給樺奕塑膠,成為全國第一個將海廢保麗龍標售縣巿。據金門縣環保局表示,未來所有操作營運成本及運費皆由廠商支付,金門縣無需支付任何費用,每年節省300萬以上處理成本。

循環經濟已是國際趨勢,雖然海廢再利用有許多挑戰,在台灣近年已有廠商願意投注心力研發處理,期待這些創新技術能解決離島人的長年惡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