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9/11,台北】澄洋環境顧問與荒野保護協會合作,以公民科學連續普查的方式,紀錄淡水河河道與出海口海岸上的垃圾量與種類,發布全台首次河川廢棄物的調查成果。於淡水河流域242公里的河岸上記錄到181,825公升的廢棄物,可裝滿為雙北通用的14公升垃圾專用袋12,988袋。主要垃圾的類型以塑膠袋、塑膠瓶罐、免洗餐具為主,與海岸淨灘的數據符合,顯示河川的排放是海洋廢棄物的重要來源。
從淡水河流域垃圾熱點地圖可見,淡水河絕大部分(82%)的河岸為乾淨或低污染的狀態,僅少數(9%)河岸為髒亂熱點。在髒亂熱點22公里的範圍內,累積整個淡水河流域九成垃圾量,可裝滿近1萬2千個14公升垃圾專用袋。

最髒亂的三個河岸段為關渡大橋左右岸、蘆洲環堤大道外側與汐止漳江大橋右岸,每500公尺單側河道內的垃圾量,可高達一兩千袋。位於淡水河下游熱點的垃圾主要是破碎的塑膠袋、髒污的塑膠瓶罐與保麗龍碎片,因潮汐與水流,大量堆積於紅樹林根部與樹枝上。而中上游的熱點,主要是位於隱匿處的非法棄置,包含整袋的家庭垃圾、廢棄家具或營建裝潢等廢棄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