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荒野從2008年地球日開始清淨海岸,2010年起與全球百餘國、千萬人,響應每年九到十月的國際淨灘行動。六年多來,每年都有近百個學校、企業與團體,五千到八千位大小朋友攜手報名全台荒野分會舉辦的20-30場淨灘活動。
許多學校師生受到「環境教育法」的驅動,企業夥伴則是日漸重視「企業社會責任」,淨灘忽然熱門起來。不管動機為何,對協會來說都是非常難得之機會,因為地球需要的不只是一雙雙撿起垃圾的手,而是一個個願意友善環境的心。我們針對不同年齡層與族群,規劃了多套關於海洋廢棄物教案,讓每位民眾在彎腰淨灘前,都能吸收不同程度的環境教育。企業員工可選擇 2小時的「海洋塑化記」紀錄片導讀欣賞,或是1.5小時的「塑誰殺了信天翁」課程;50分鐘的「塑膠寄居蟹」與DIY活動則是為國小學童設計;而海邊現場的破冰小遊戲,除了慣用多年的恐怖海鳥胃,今年也開發出全新的教案「塑要等多久?」,只要10分鐘,志工們就能讓民眾對海洋危機有感,並化感動為行動。
台灣的海岸不會因為每年數千人的淨灘而乾淨,我們今年只清理了23公里長的海岸線,但眾人累計的海洋廢棄物統計資料,卻可以提升群眾意識,從政策面改善台灣的廢棄物處理流程。荒野、紐約策展人La Benida Hui和二十多位海洋學者、藝術家攜手,將這些生硬數據與淨灘所撿的六千多個打火機布置成20公尺長的彩虹,在國立科學教育館與北海岸白沙灣遊客中心舉辦了「愛上大海我的家」與「北海岸海洋過客」兩個成功的教育特展,吸引超過兩萬人次看展。也與動畫工作室甲蟲創意聯手,把淨灘成果用動畫活潑呈現,並在台北捷運五百多個月台電視同步播出。
今年的淨灘日記者會向全民公布最新發現:免洗餐具已超越塑膠袋,成為十大海廢之首,顯示我們方便的外帶飲食習慣,也讓海洋生物被迫吞下垃圾食物,而塑膠廢棄物依然超過整體數量的八成。淨灘是發現問題的起點與累積資料的途徑,而源頭減量才是解決之道。多年經驗告訴我們:只有低廉又不能回收的物品才會進入大海,未來我們將擴大倡議與宣導的層面,持續運用公民的力量影響廢棄物處理政策,減少垃圾流浪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