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孩子守護一片光腳奔跑的沙灘-大熊醫生粉絲團

如何恢復潔淨的大海?如果請大熊醫生訪問受害的海龜、海豚、鯨魚與海鳥,他們一定會說:「塑膠垃圾的來源都是人類!」你、我與孩子們都出生在一個充斥塑膠包裝的時代,但我們也有機會從自己開始創造改變。

一位爸爸跟我分享,假日帶著孩子東奔西跑,最後滿足的只是父母旅遊的慾望,因為在孩子的世界裡,只要兩樣東西就滿足了:「水」與「沙」。到處遛小人不如找片安全的沙灘野放一下,親子雙方各自享受獨立的時空。

近年來因工作走訪台灣各海岸,卻發現要找一片可讓孩子安全赤腳奔跑的海灘並不容易,飲料杯、塑膠袋、吸管、碗盤、寶特瓶與玻璃碎片……五顏六色的人造垃圾取代了天然的貝殼與珊瑚。十多年來,荒野保護協會各地的志工舉辦一場又一場淨灘,卻發現河川、海浪與潮汐不斷帶來更多更多、更多垃圾。我們幫大海把脈診斷,仔細分析淨灘垃圾的組成,發現主要是塑膠材質(90%)、70%都是飲食相關的一次性用品。原來我們每天吃與喝對海洋造成這麼大的影響!

如何恢復潔淨的大海?如果請大熊醫生訪問受害的海龜、海豚、鯨魚與海鳥,他們一定會說:「塑膠垃圾的來源都是人類!」你、我與孩子們都出生在一個充斥塑膠包裝的時代,但我們也有機會從自己開始創造改變。跟孩子一起去海邊觀察垃圾汙染,討論出你們的「愛海行動」吧!自己不亂丟與撿起別人丟的垃圾(如淨灘)是入門,日常的「減塑生活」更是親子的新挑戰。如果不能確保自己的垃圾不會進入海龜奶奶的肚子裡,何不回歸古早惜福的年代,以重複使用的觀念向用過即丟的態度與追垃圾車的生活說再見。「大熊醫生粉絲團」透過鮮明的動物主角與溫馨的故事鋪陳,帶著孩子一起思考、募資與分工,最後島民紛紛熱情響應,動手恢復大海乾淨。現實社會裡,各種環境運動往往也是因為獨立個體生命中有形或無形的重大價值受到威脅後,一點一滴凝聚起保護鄉土的力量。期待本書的大小讀者一起出門,去找尋心目中那片可以光腳奔跑的理想沙灘,牽手許下守護的願望。

胡介申(2016)與孩子守護一片光腳奔跑的沙灘-大熊醫生粉絲團。親子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