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隊成員

執行長

顏寧

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長期關注海洋、漁業與海洋廢棄物議題的倡議者。
自2011年起,兩度隨綠色和平船艦「希望號」與「彩虹勇士號」,於太平洋航行與調查記錄,揭露遙遠海上的真相。2017年推動國內環團與環保署成立「海廢治理平臺」,共同起草「台灣海洋廢棄物治理行動方案」,持續參與相關減塑政策討論。撰文散見於四大報與其他網路平台,目前固定於聯合報倡議家發表海洋與海廢相關科普文章。

共同創辦人/研究主任

胡介申

中山大學海洋生物科技暨資源學系研究所碩士,用數字與圖表的描述海洋樣貌的垃圾研究者。
2007年加入荒野保護協會,曾負責節能綠活圖、海洋影展、市售鯊魚DNA檢測、國際淨灘行動、海洋藝術展、愛海小旅行資訊網、海洋減塑青年行動論壇、清淨海洋兩岸NGO研討會、潔淨海洋產業博覽會等專案,2013年起遊走環太平洋國家交流倡議經驗,2016年起力推海廢研究調查、公民科學與政策遊說。投身海洋保育幕後工作逾十年、通過救生潛水員檢定、兩個孩子的爸爸。

策略顧問與區域合作夥伴

Dr. Sunwook Hong

Sunwook(Sunny)Hong博士是Our Sea of East Asia Network (OSEAN) 的研究科學家兼主席,OSEAN是南韓的非營利機構,致力透過研究、教育、政策發展與國際合作等方式保護海洋環境免於海廢危害。OSEAN也扮演亞太地區海廢相關科學家、政府、公民和私部門之間合作網絡上的關鍵樞紐。2009年起,她擔任《 Asia Pacific Civil Forum on Marine Litter 》期刊的秘書處至今。

科學顧問

Dr. Bruno Walther

Bruno Andreas Walther於1998年取得牛津大學的動物學博士學位,此後致力探討於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相對人類健康福祉之間的關係、氣候變遷對物種分佈和人類健康的影響、以及鳥類的行為、生態與保育。2016年起研究東亞區域中,海洋、海岸棲地與海鮮產品中的大型與微塑膠汙染,並在《Taipei Times》上發表了三篇相關文章。

科學顧問

Dr. Falk Schneider

弗克.史耐德博士現為成功大學的博士後研究員,他的專長領域為海洋廢棄物、生命週期評估與廢棄物處理科技。先前在英國巴斯大學(University of Bath)攻讀博士時,他以廢棄漁具的收集與回收為研究題目;現在他則專注台灣海岸與水體的垃圾熱點地點、評估漁具的物質流,與海廢創新回收路徑。此外,史耐德博士也關注循環經濟相關的主題,例如未來載具中關鍵資源的回收,或是生質廢棄物的能源回收。他現在與家人一起在台南生活。

柯馨怡

專長:專案管理、活動企劃、環境教育

徐季玄

中山大學海洋生物科技暨資源學系研究所碩士
專長:田野調查、海洋生態學、族群遺傳學、親緣地理學、海草分類與生態
興趣:潛水、健身、戶外運動、粉紅色愛好、蒐集信號燈